• <button id="oqep9"></button>
      1. <li id="oqep9"><acronym id="oqep9"></acronym></li>
        您的位置: 首頁 > 商業 > 正文

        90后人大碩士返鄉用快手科普農技,新農人成鄉村振興中堅力量

        2022-03-31 14:54:31 來源:市場星報   編輯:李進   
        凡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掌中安徽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于市場星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者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授權的媒體、網站,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或者掌中安徽”,違者本單位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在傳統觀念中,“北上廣深”似乎是年輕人們就業的第一選擇,但90后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畢業生呂老師選擇逆流而行,回到山東老家,成為了一名“果農”。

        返鄉的決定并沒有讓91年的呂老師花費太多精力去思考,在她看來:“不是找到了一份專業對口工作才叫實現人生價值,能夠把一件事做好做精讓我覺得更有意義”。

        如今,呂老師不僅自己回到了鄉村,還以名為“小姐姐說果樹”(快手ID:V15254179380)的快手主播身份,分享農技知識,帶動更多果農增產增收。從返鄉青年到快手農業領域創作者,呂老師在故鄉的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舞臺,也讓更多人在她的鏡頭里看到了這片飄著果香的土地,看見了新時代鄉村的全新面貌。

        名校畢業后,她選擇“激流勇退”

        “畢業后我在北京找過幾份工作,畢竟是大城市嘛,但工作起來感覺整個人都很浮躁,不是很滿意自己的狀態。”短暫掙扎過一段時間后,呂老師想通了:“小富即安,人也不一定非得扎根大城市。”

        2016年,碩士畢業不久的呂老師回到了老家山東濟南,“剛回來時考過公務員、老師,也嘗試做過一些家周邊穩定的工作”。沒事時呂老師大多是半學習半務農的狀態,在一次幫父親打理果園的過程中,看著林中飛舞的蜜蜂,聞著混著果香的清甜空氣,呂老師想,既然無法割舍這片土地那為何不留下來呢?

        “從爺爺那一輩開始,我家就在經營果園,我更是從小在果園長大,耳濡目染接觸了很多管理果樹的知識,對此也一直很感興趣。”確定了自己的心意,呂老師正式接手家中經營了幾輩的果園事業,全身心投入進果園管理,“跨界”鉆研起了果樹種植的學問。

        一條短視頻打開果樹種植“格局”

        盡管祖孫三代都從事果園經營,但打藥殺蟲、樹形管理、產果量管理......樣樣都是學問。為了更好的管理果園,呂老師開始在網上搜索各種果樹的種植技法,在此過程中她接觸到了快手。

        一次偶然的機會,呂老師在快手刷到了一條很火的農技知識講解視頻,受此啟發,她萌生了通過短視頻紀錄果園管理過程,和更多人交流農技的想法。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2018年12月,呂老師抱著嘗試的心態在快手上發布了幾條記錄果樹施肥、打藥過程的短視頻,平均每條僅有幾百播放量的成績給她結實地潑了盆冷水。

        沒有創意十足的腳本策劃、沒有精致的布景,呂老師僅有一片長滿果樹的林子,有限的條件下怎樣才能讓視頻吸引更多觀眾呢?一次嘗試,讓呂老師的短視頻創作事業迎來了轉機。

        一條由她出鏡講解果樹種植技術的視頻爆火,一夜之間收獲了七萬播放量,呂老師也因此摸到了制作短視頻的門路:通過實景拍攝和真人出鏡,快速有效地傳達干貨知識。

        此后,她的每條視頻都延續此種風格,在果園里實景講解農技知識,解決農民在實際生產中的痛點難點。“當時每天都能漲粉一千來人,來快手2個月左右粉絲量就達到了6、7萬人。”

        一場由“云課堂”引發的“野性學習”熱潮

        人氣的飆升,促使呂老師開始系統地規劃起自己的短視頻內容。

        “果樹管理的步驟是根據農時來的,每個季節果農們關心的問題都相差無幾,冬天講修剪、春天講嫁接...... 大家關心什么,我就講什么。”

        一直以來,傳統線上的科普文章很難滿足果農們對農技的需求,而呂老師這樣的快手農技科普創作者的出現正好誤打誤撞補足了這一短板。對于農技科普主播來講,如何種好果樹也變成了一件需要不斷學習的事。

        “我會參加很多農技培訓會,還聯系過在農業大學上學的同學給我郵寄一些相關的教材,閑暇時也會在快手短視頻平臺觀看一些其他農技老師的講解視頻。”在不斷提升自身理論知識的同時,呂老師更堅信,“基礎理論固然關鍵,但農技最終還是要看實踐效果的,說出來和做出來還是兩碼事”。

        因此呂老師把自家的果園當成了試驗田,將自己累積的理論付諸實踐,再把實用的專業知識翻譯成通俗易懂的話語,在快手上分享給果農們。從果農們可能遭遇到的問題出發,實打實地給出解決方案,呂老師的“農技小課堂”吸引了不少“學員”,并在快手用戶間口口相傳。

        “有一位棗陽的果農粉絲,他每天都把我的快手視頻分享到他們村的群里,還和我說現在他們村子和隔壁村子的果農都在跟著我的視頻學習種果樹。”有扎實的農技基底,呂老師的好口碑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甚至還有居住在海外的華人通過快手聯系到她,咨詢果樹的相關問題。

        讓呂老師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來自山東泰安的果農,這位果農從2018年開始關注她,那時果農家里只有一兩棵樹。幾年中,在呂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這位果農如今經營著50畝的桃園,果樹事業欣欣向榮。網絡橋梁一線牽,他們也成為了現實中的朋友,每年都會到對方的果園里交流學習,品嘗當地的土特產。

        內容為王的時代,短視頻已經融入了大家的生活,其高信息密度和靈活的特質,更適合用戶碎片化的觀看習慣,快手垂直化、精細化的運營,也讓她的視頻能夠最精準地投放給有需求的果農,讓他們能夠更快速地掌握所需要的信息。

        讓“農技”走的更遠

        隨著呂老師的名聲越來越大,十幾秒的短視頻已經不能滿足果農粉絲們飆升的學習需求,她開始嘗試拍攝幾分鐘的長視頻,并制作出了一些更系統、更有針對性的付費內容,涵蓋果樹修剪知識、如何施肥打藥、春季栽樹技巧等。

        以梨樹的視頻為例,呂老師去了七八個果園實地考察,將種梨樹的果農們經常會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類總結,最后形成一系列教學視頻,“種梨樹所能遇到的問題,在我這基本上都能找到答案”。

        同時,她也開通了快手直播,大多時候呂老師都在直播間與來自天南海北的果農們進行技術交流,粉絲們在評論區詢問的果樹種植問題,呂老師也會耐心地為大家一一解答,并向大家推薦自己的付費內容。

        “付費內容的價格一般都是9元錢,很便宜,大家看完視頻很容易就能理解,跟著做就好了。”此外,她還在快手經營起了自己的小店,一份份的農藝工具、肥料都是自己親手打包的,只為了給農民朋友帶去價格最優惠的高品質農資。

        與此同時,快手的短視頻創作事業也在其他方面提升著呂老師的個人收益,“現在我家果園的果子又大又漂亮,較此前的售價每斤提升了2、3元錢,整體算下來,每年收入提升了20%左右”。還有很多規模較大的果園也會通過快手聯系到呂老師,希望得到技術指導,“這也是快手帶給我的額外收入”。

        無孔不入的互聯網撬動了鄉村生活,農民們可以拿著手機,在山林、田間和村里的土路上直播,展示自己的勞動技術和鄉村風貌,而快手堅持普惠的價值理念,也讓農民們成為鄉村生活的定義者。在呂老師看來:“快手平臺的輻射面很大,通過快手平臺,我能讓我所掌握的知識幫助到更多的人,這比我每個月額外多出的收入要更讓我有成就感。”

        作為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呂老師深刻地理解農技推廣對于農業生產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性,“曾經有位菏澤的老鐵邀請我去看他家那邊的杏樹,200多畝政府扶貧下發的杏樹因為農民們缺少專業農技知識,產果量很少,由此看來農技的推廣對于農民朋友們來講有多重要。”而如今,呂老師借助短視頻和直播為缺少專業知識的果農們帶來了希望,讓更多遭遇技術困境的鄉村煥發出了新活力。

        對于未來,呂老師計劃繼續堅持創作快手農技科普視頻,將其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進一步豐富視頻作品,提升粉絲精準度,用農技為更多人的生活帶來改變。

        讀書不是為了離開鄉村,而是為了幫助家鄉發展得更好,鄉村也從未被拋離新商業與新技術之外,互聯網正在成為全新的橋梁,連接著五湖四海的人們。

        而呂老師的故事,只是快手上三農主播群體的一個縮影。據《2021快手三農生態報告》顯示,2021年,快手新增三農原創短視頻突破2億條,三農創作者生產的短視頻日均播放量超過10億,短視頻日均消費時長超過900萬小時,平均每2.2秒就有一場三農直播,直播日均觀看時長超過300萬小時。蓬勃發展的內容生產也加速了快手三農變現,2021年,每2位快手三農創作者就有1位在快手獲得收入。

        在急速流轉的時代,以呂老師為代表的返鄉新農人,正借助快手等短視頻直播平臺,向大家展現著最真實的精神風貌,講述著新時代的鄉村故事。

        分享到:

        安徽財經網手機版

        市場星報公眾微信

        市場星報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載

        一1一1亚洲免费图区在线视频
      2. <button id="oqep9"></button>
          1. <li id="oqep9"><acronym id="oqep9"></acronym></li>